江山文学网-原创小说-优秀文学
当前位置:江山文学网首页 >> 梧桐文苑 >> 短篇 >> 作品赏析 >> 【梧桐赏析】浅谈小说《还债》的结构艺术

精品 【梧桐赏析】浅谈小说《还债》的结构艺术


作者:晚霞晓文 进士,6591.30 游戏积分:0 防御:破坏: 阅读:10552发表时间:2014-04-19 16:10:38
摘要:纵观全文,作者就是用这样的一支妙笔,生出一朵朵生活的奇葩,吸引着读者的眼球,扣住读者的心弦,抓住读者的注意,把一个普通的故事演绎出成一台精彩大戏;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人,塑造成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,让人们从这个成年累月与树木、与土地打交道,没出过门见过世面的山区老人的身上,读到了了六十多年的历史厚重。

【梧桐赏析】浅谈小说《还债》的结构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读到了刊载于《江山客栈》的小说《还债》。作者,石霞山人。在小说中,作者怀着对笔下人物深深的同情与淡淡的挹郁,采用娴熟的技巧,运用白描的手法,将一个普通借债还钱的故事演绎得波澜起伏;将一张十元面值的钞票当做道具,在长达五年的时空交错中展开了戏剧冲突,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,实现了完美的结局。全文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方式切入,使文章显得质朴自然,从而还原了那个年代平凡生活中下层人物本真的面貌,更显得真实可信。
   当一口气读完之后,意犹未尽,又连续读了好几遍,个别情节还断续读过十数遍。我之所以如此热衷,是因为该作品在布局谋篇,结构手法,情节安排,剪裁缝合,人物形象刻画,语言运等诸多方面,彰显出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,驾驭小说这种文学式样的精湛艺术。其中,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,对主题的精心提炼,对典型环境的描写,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方面的艺术性,使我十分钦佩。由于本人眼高手低,难以尽数,因此,仅就结构艺术与细节描写等方面谈一点肤浅的看法。
   一、妙题藏意蕴,悬念好开头
   1.妙题藏蕴意
  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,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;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兴奋因子,是作者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要旨的独特视角。一个好的题目,有如画龙点睛,能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。古人说:“文好题一半”。因为题目可以囊括全文的内容,可以彰显全文的特色,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,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,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。好题目还能给人清新脱俗,耳目一新的感觉,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、激发起阅读的兴趣。
   小说《还债》这个题目,不仅一语双关,而且意味深长。一个平常的字眼《还债》,咋看觉得平淡无奇,读罢令人拍案叫绝。读完文章,我一下子被作者的拟题艺术所折服。小说《还债》中所还的不仅是折磨“三生老”五年多的债务,更是还的人物心灵上背负多年的孽债。作品就是紧紧扣住《还债》这条主线,让人物形象在还债中逐渐鲜明,让真相在还债中逐渐明了,让人物心灵的负载在还债中得以释怀,让主题在还债中得到升华。读来亦庄亦谐,亦沉重又轻松,亦悲凉又欣喜。
   2.突兀留悬念
   作品一开始,就以“三生老终于能还清那笔债了!”这一突起句,似乎让人耳畔略有如释负重的一声长吁掠过。简洁凝重,沉重的心情,轻松的笔调,倒叙的开头,巧设的悬念,一下子聚焦了读者的目光,提起了阅读的兴致,引出了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。
   紧接着,作者将文笔聚焦于债务:三生老“背了一屁股债”,“那笔债”,“压了五年多。”,“没睡过一夜舒心觉”,“睁着眼是债,闭着眼是债。”这个五年多的一屁股债,困扰着主人公吃不好,睡不着,心不安,睁眼闭眼尽是债。让人觉得情节严重,事态重大,进而对主人公的命运寄以深深的关注与担忧:是什么债务,多大债务,为何举债等一连串疑问悬于读者心头,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,牵着读者的心绪,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引入自己设置的情境之中。
   二、跌宕起伏,一波三折
   古人说:“文似看山不喜平,画如交友须求淡”。高手作文,喜山厌平,这是共识。但凡大家作文,都追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艺术效果。《还债》在布局谋篇上显出的意料之外,其结果又处处都在情理之中。小说在情节上的波澜起伏,细节上的微澜涟漪,塑造人物性格上的欲扬先抑,作者主观上的倾向,客观上的巧合,无不显示出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,匠心独运的创作艺术。
   1.情节安排,跌宕起伏
   1)戏剧性的故事。30年前,一个叫做“三生老”的老实巴交的农人,出于生活所迫,在小年夜,向胡书记借了十块钱。而后,在五年多的时间里,为还这笔债务,一家人勤扒苦做,精打细算,勒紧裤带,好不容易凑够连本带息的15块钱。当他把债款还到债权人手里时,对方受良心驱使,说出实情而“主客易位”。原来的债主变成了债权人,结果不是三生老欠债主的钱,而是债主反欠了三生老的钱。本来是去还十块钱债,结果倒反过来收回了25块钱。故事发展跌宕起伏,情节安排颇具戏剧冲突。
   2)重债缠身。当凝结在人们心头“重债”的疑团还未解开之时,作者又宕开一笔,“特别是那笔债,还带着天大的人情呐。”读到这里,人们心里更加纠结,五年多都没还清的债务,还带着“天大的人情”,疑云陡增,到底是什么孽债?这时,似乎到了山重水复的关头,作者陡然推开天窗,“其实那笔债数目并不惊人,才十块钱”。也许人们正要长吁一声,“十块钱,小题大做”。作者接着又笔锋突起:“可你知道债主是谁?”让人们悬着的心刚放下,又重新提起,“那是本村的原任大队书记胡伯贤!”
   3)“三个”意外。“胡书记”又怎么啦?“三生老”竟然敢向他借钱,“他”居然还借给了他,一借就是五年多。简单的一句话,层层叠叠,三个“意外”包含其中。一是“三生老”居然敢借,二是“他”居然借了,三是一借就是五年多。这未免给人许多想象空间:这人不是泼皮赖就是阎王爷。
   4)节外生枝。当人们还一头雾水的时候,作者又推波助澜地来一句“在梨花寨这小小的山旮旯里,恐怕都会象望见太阳从西边起山那样惊奇!”当人们抬头望西,找不到北时,作者又解惑释疑似地说出原委。
   到这里,疑团似乎有了答案,而作者又“节外生枝”,要这个目不识丁的庄稼人立个凭据,按个手印。这个手印按在纸上,却深深地烙在读者的心上,无不为“三生老”捏一把汗,“三生老,你糗大了”。这个细节,为下文埋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   5)触景伤怀。本来是“轻松还债”,走到路上又看到被毁的梨园,往事再现,又勾起阵阵梨树被砍的心酸……
   6)本来是“三生老”欠债年久,愧疚不已,而见面却是债主羞愧难当,几欲悲泪,并请求:“你该骂我,你该打我,你该记我的仇啊!”
   7)喜从天降。小说的故事本来是《还债》到了债主家,见到了债主,结局却柳暗花明,喜从天降。事情结果,主客颠倒,债主变成了债权人,《还债》成了收债。阴差阳错,神差鬼使,风云骤起,大落大起,扶摇直上,大出意外。
   作品就是这样,一疑未解又生一疑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不断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。小说的戏剧冲突就是在这样的意料之外展开,最后,故事在人物良知的回归中,在党群关系趋于和谐的情理之中结束。读罢让人在感佩之中,无不由衷地拍案称奇,此文颇有莫泊桑之遗风,兼有《项链》之结构艺术特色。
   三、细节描写,颇具匠心
   小说在刻画人物,展开情节等方面,有好些细节描写的神来之笔,看似巧合,实为匠心。读起来饶有趣味,人物的形象特征就是通过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些细节,多角度的展示,才鲜活在读者的心目中,似乎伸手可握,呼之欲出。这其中,好似都与“三”有缘。
   1、小细节,大背景。主人公家唯一的那只鸡,“三天下不了一个蛋,急得三生老天天抠鸡屁股,甚至一天抠上三、四次。”“……可是,腊月二十四家里断了粮……怎么办啊?他只好带上八个鸡蛋去求胡书记……”这个以“三”为起点的细节,虽然有点夸张,却也符合人物性格。在那种情况下,生活的困窘,已山穷水绝,走投无路,除了向胡书记借钱别无选择,这个借债细节的设计,我搜肠刮肚,找了半天的字眼,只找到一个字“绝”!。一个小细节,不仅交代了事情的起因,而且道出了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,为故事情节的全面展开做了前期的一个极好的铺垫。
   2、人物生平与“三”随行。
   1)比如主人公,名叫“三生老”。言下之意,三代老实本分。一个“三生”的名分,把主人公憨厚的性格概括得精当准确。
   2)一个家庭,是“三口”之家,勤苦劳作,还不能糊口果腹,足见生产力之低下;
   3)一个儿子“三十”还孑然一生,足见贫穷凄凉;
   4)胡书记,年仅三十出头,便雪染鬓霜,是存心积虑的见证;
   5)票子是“三张”,全是五元面值,借的十元一张,还债就不能再用十元的。因为要“加进利息”,十元太高,五元正好;
   6)破碎的镜子是三块。那面镜子也很遂人意,偏偏破成三块:从三个角度折射出主人公在家人、在众人、在胡书记面前的不同形象特征。 3、细节描写不离“三”。中国有句俗语说,事不过三。意思是说,在国人的心目中,“三”就是一个度。作者在此文细节处理上明显带有“三维空间”定理的意味。
   1)比如写主人公还债,仅写钞票,就有“三摸钞票”的细节:第一次“摸钱”,突出“数”。“看了又看,摸了又摸,尽管头天晚上已经数得清清楚楚。”这个反复的“看”、“摸”、“数”这几个动词,把主人公极为重视“人情大似债,头顶锅也卖”这个道德情感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极为鲜明;第二次“摸钱”,突出“捆”,是一切准备就绪,“找来半截红棉线,把钱捆住,把钱放进贴身的口袋”,表现三生老极为谨慎,生怕有所闪失;第三次“摸钱”,突出“释怀。“说着,三生老从贴肉衣袋里摸出那红棉线捆着的票子,小心地把红线解开,双手递到胡伯贤的面前:”这一摸、一解、一递的几个连续的动作,把人物拘泥、谦恭、卑微的性格表现得十分清晰明朗。
   2)在还债过程中,为了折射人物性格,还设立了一个“三次鸡蛋”的细节。
   第一次摸鸡蛋,为借债,作为见面礼。一个,两个……总共只有八个鸡蛋的家当,一起押上去“举债”。第二次是去还债,摸出鸡蛋八个。这时已有40个鸡蛋。这说明主人的境况有所改善,可以还债了。第三次“摸蛋”,主人公将蛋凑够十个。十个,是一个圆满的数字,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也在发生着变化,从鸡蛋的个数的增加可以窥视主人内心世界。这个摸鸡蛋的细节,实际上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变化。
   3)围绕还债,作者还安排了主人公“三进胡门”的细节。第一次进“胡门”是借债,“感动得得差点儿要跪下来”;第二次“进胡门”是感激送鸡,三生老“几乎要向胡书记磕头,胡书记见他这般模样,才收下了。”第三次进“胡门”,写还债的结局。胡书记愧疚地说:“三生伯,不是你欠我的债,而是我欠了你的债啊!”。故事结局令主人公大感意外。
   4)三次欲言。写胡书记即将说出实情是“三次欲言又止”;第一次“三生伯,你的梨园,还有……”胡伯贤突然顿住了;第二次“你不用还,我倒要还你十块钱呐!”第三次终于道出:是“政府拨下来一笔救济款,”“我欺你是个睁眼瞎,摸了你的黑啊!”这三次吞吞吐吐,躲躲闪闪的欲言又止的神情描写,把一个理亏气短,无颜面对群众的落魄书记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示在读者面前。
   5)胡书记三看主人公。第一次远看。第二次近看,第三次正面看。
   第一次,“从窗子里望见”三生老。看见的是他手里的“鸡蛋包”,猜出主人公的来意,思想开始斗争。良心受到谴责,心已有所动; 第二次,近看:“他看到三生那双浑浊的老眼,那样笑眯眯的,象在期待什么。”良心受到强烈地的触动……
   第三次,正面看。“突然,他勇敢地抬起头,“三生伯,你骂我吧,打我吧,”这一看,胡伯贤的心理防线彻底奔溃,全盘托出实情,戏剧冲突到达高潮。胡伯贤如释负重,“就象卸下了千斤担子拟的,一屁股瘫在凳上。”让人颇感意外,在突如其来的惊喜面前,“三生老周身一阵痉挛,三张五元票子飘飘地落到地上。”
   四、立体扫描,出神入化
   在作品中,作者为了塑造鲜明而独特的艺术形象,采用多种描写手法,从不同的角度扫描,力求让笔下的形象独立银屏,光彩照人。小说《还债》在这这方面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艺术特色。
   1.心理扫描,折射性格。小说《还债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,在心理描写方面,表现得颇见功力。
   1)“他马上责怪自己来。净想这些做么事呢?”“那年头他日子过得好,也是靠‘八字’吧?”“看着他长大的,偷我园里的梨子,被我捉到,他也晓得脸红呀!”,“如今老书记复了职,他下了官……可他也够寒心的,还怨他做么事呢?”通过这段内心独白,有主人公的自责、反思、感激,也有对债主胡书记“劣迹”的侧面描写,更多的是展示主人公理解,宽容的胸怀。
   2)“他的思想剧烈地斗争着……”“促使他回想十几年来干过的事。”“十八岁上……二十六岁上,自己把老书记赶下台;”“自己喝着山泉水长大了,就把那泉眼堵死;”“自己吃过那树上的果子,回头又把那棵树砍了……”

共 7173 字 2 页 首页12
转到
【编者按】晚霞老师的这篇赏析,忠实于原文,紧扣作品,分条析理,赏的有味,析的入理。可以看出,作者对原文研读之深,把握之准,梳理条理之清晰,概括作品写作之精到,是很见功力的。该赏析从小说《还债》布局谋篇的匠心,主题的提炼,情节的安排,细节的描写,以及作品的拟题,命意的解读,各种技巧的运用,表达的方式等方面,系统、全面、中肯、客观、公正地进行了评说。文章有理,有据,张弛有度。既有理论的高度,又有评析的广度;既有作品本身特征的概括,又有写作常识的普及,是一篇集阅读与赏析,写作与借鉴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赏析文。感谢晚霞老师在百忙中赐稿,佳作推荐,品读共赏。【编辑:尛韵莼苏】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1932】

大家来说说

用户名:  密码:  
1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婳彤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6:29:11
  又是一篇佳作横空出世!姐姐在百忙之中仍旧为梧桐带来如此精彩之作,可敬!拜读!
回复1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34:58
  欢迎妹妹到访,感谢精彩美评。问好,祝愉快!
2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尛韵莼苏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6:40:09
  欣赏写起来是很费精力的。它需要静心地阅读,精心地梳理,反复地研读,认真地推敲,层层的剖析,既要散得开,又要收得拢;既要有理论,又要有实际内容的充实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阅读与评说相结合;内容与形式要统一,原文与赏析相一致。既不能脱离原文去谈体会,也不能大量引用原文做注脚。因此,要写好是和费精力的。从此文可看出,晚霞老师在写赏析方面,是投入了相当的心血的。值此,尛韵向晚霞老师致礼!
回复2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36:33
  谢谢主编精彩美按,雅评,香茗敬上。问好,祝愉快!
3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桐疏枝寒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7:07:59
  精致的剖析,多情的欣赏,非常优美的赏读佳作。值得学习的赏析佳作。问候晚霞社长,遥祝愉快。
回复3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37:47
  欢迎好友到访,感谢雅评,请品香茗。问好,祝愉快!
4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宁夏何老三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7:10:04
  社长的佳作,下了很大功夫,它不同于简单的问候语、编者按,而是鞭挞入里、入木三分地解剖文章内容、形式、情节、人物性格等小说的诸多因素,深入浅出地把文学要素融入大作中,从容而恳切,生动而不媚俗,。这篇大作,标志着梧桐文学评论的最高水平,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。作品赏析还是我们一个薄弱环节,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,社长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,我自己也会“东施效颦”,努力学习。谢谢社长的范文!
回复4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0:06
  欢迎何社光临,谢谢精彩美评,请品香茗。过奖了,互相学习。问好,祝愉快!
5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苏中老农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7:56:26
  拜读晚霞老师大作,收获很大,特别是对于“文好题一半”的论点更加赞同。可是我有一篇发表在梧桐上的文章原题是“罱泥”,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被编辑审稿时改成“入罱篙”,改动后题目与内容大相径庭,百思不得其解。希望社长能在百忙中关心一下,仍将其改成原名。谢谢。
回复5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2:31
  欢迎苏中老农老师到访,感谢评点,请品香茗。问好,祝愉快!您的那篇文章已经修改了,抱歉。
6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豪情洋溢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8:33:43
  文学赏析是审美享受的过程,也是审美再创造的过程。如果文学创作称为“一度创造”,那么,文学赏析则是“二度创造”。别林斯基曾指出:“读者群是文学的最高法庭,最高裁判。”原小说从一个侧面描写“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”的道理,小说总体逻辑性严密,笔法细腻。这篇赏析从多方面着眼是对原文创造、揣摩,领悟原文的无言之美,是对原文总结与升华。看后深深被作者精读原文精神与彰显小说内涵所感动。
回复6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3:49
  欢迎评论员到访,谢谢精彩评析,请品香茗。问好,祝愉快!
7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吴兴华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8:45:39
  欣赏社长精辟的赏析佳作,同时恭喜又获精品!
喜欢文学,已在省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,散文、诗歌
回复7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5:18
  欢迎吴社到访,谢谢美评。同喜、同喜、请品香茗。问好,祝愉快!
8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宁夏何老三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18:45:55
  恭喜社长大作荣获精品!
回复8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6:15
  感谢何社再次来访,同喜、同喜、问好,祝愉快!
9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风雨飘飘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0:04:56
   欣赏社长赏析佳作,恭喜又获精品!
喜爱诗歌,古韵诗词,
回复9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7:25
  欢迎风社到访,谢谢雅评。同喜、同喜、问好,祝愉快!
10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尛韵莼苏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0:46:39
  晚霞社长总是率先垂范,凡是一马当先。尽管忙,但还是在繁忙之中挤时间辛勤笔耕。今天赏析文可以看出是用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的,所以,一上报,很快就的得到认可。真是可喜可贺!
回复10 楼        文友:晚霞晓文        2014-04-19 23:49:32
  欢迎主编再次到访,谢谢精彩剖析,过奖了。同喜同贺,问好,祝愉快!
共 36 条 4 页 首页1234
转到
分享按钮